战国 草篆《侯马盟书》
发布日期:2025-01-25 11:52 点击次数:94
图片
侯马盟书 山西博物院藏
图片
侯马盟书 山西博物院藏
1965-1966年侯马市晋国遗址出土。在40多个祭祀坑内出土玉、石质盟书5000余件片,绝大多数为圭形,最长者32厘米,另有圆形及不规则形。辞文多以朱笔书写,少数为墨笔。文字可辨识者有656件,多则200余字,少则10余字。内容可分为主盟人誓辞、宗盟类、委质类、纳室类和诅咒类等五大类。对于主盟人和盟誓时间存在不同说法,多数学者认为,侯马盟书是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,以赵氏家族为首举行盟誓活动的约信文书,忠实地记录了晋国晚期强族间相互斗争的史实,具有政治档案的性质。它的发现对于研究晋国历史、古代盟誓制度及古文字等均有重大意义。
盟书笔锋清丽,其书法犀利简率,提按有致,舒展而有韵律。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侯马盟书是盟誓的记录,为流行于社会上层的日常手写体草篆。盟书字体的潦草简率,一望即知,这不是我们要欣赏的内容,値得注意的是它那种富有特色的笔法和线条形式。它以侧锋落笔,旋即疾掠而出,线条犀利圆曲,具有摆动的特点,书写速度也快得惊人,与正体篆书的写法和意趣逈异。这种头重尾轻、头粗尾细的笔法和线条在春秋战国时代的东方各国普遍流行。西汉时鲁恭王坏孔子宅,发现大批战国时代齐鲁地区的手抄本古书,其字体被名之为“古文”。后藏之于内府,东汉古文经学抬头,古文书法也随之逐渐流行。因为古文的线条状似蝌蚪,又称之为“蝌蚪书”。卢植在上灵帝书中谈到了当时的人们因蝌蚪之名,遂效其形的古文书法风格变易情况。汉末传古文书法的是书法名家邯郸淳,但人们大都依据自己的理解去附庸时尙作蝌蚪书,衞恒在《四体书势》中批评曹魏《三体石经》中的古文“转失淳法”。晋以后古文或蝌蚪书法衰落。我们把侯马盟书和《三体石经》中的古文进行比较,即可以从其风格演变中窥见汉魏时期的书法美学思想及其发展线索,这将有助于今天的书法欣赏、研究和创作。
1065年冬,在山西省侯马(春秋晚期晋国都城新田的故址)古文化遗址,发现了大量公元前5世纪的古代盟书。盟誓作为一种政治活动,盛行于春秋时代,通过诸侯和卿大夫的盟誓仪式,缔结具有一定制约作用的联盟文书,即称作“盟书”,历史上也称为“载书”。《周礼·秋官·司盟》:“司盟掌盟载之法。”郑玄注: “载,盟辞也。盟者,书其辞于策,杀牲取血,坎其牲,加书以上而埋之,谓之载书。”目前相继发现的大量盟书,其年代均为春秋和战国之际。《侯马盟书》、《温县盟书》等便是这种盟誓活动的实物资料。这种写着盟誓辞文的玉石片称之为“策”。“策”主要呈圭形,亦有长方形、方形和圆形。最长的达32厘米,最短的约18厘米。共计约五千余件,然而由于年代久远而漶漫,真正可以识读的只有650余件了。玉石片上的文字为当时手写朱迹,其中也有少数墨迹,反映了当时盟书的书写习惯。《侯马盟书》为毛笔书写,书体为当时的手写体。从用笔上看,《侯马盟书》并不象金文线条那样单一,由于用笔表现出提按用锋的变化,落笔重而收笔轻,收笔多出锋,犹如丁头鼠尾,极似汉许慎《说文解字》中收入的古文,因此不由得使人联想古代关于科斗文的记载。这种起止处利用毛笔的弹性,起倒自如的用笔,显然富于情趣,所以虽为篆书,却甚有行草之动感。如果注意笔画之间的关系,我们还会发现《侯马盟书》在快写中已经出现了映带和连笔,上笔与下笔顾盼呼应,气势连贯,开后世草书之先。可以说《侯马盟书》是篆书通向隶书的第一块界碑。古人云“篆之捷隶也。”如果将《侯马盟书》称之为草篆,那是当之无愧的,并且因此可感觉到由篆向隶演进的脉动。
春秋时期,是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。周室衰微,“礼乐征伐自天子出”变为了“礼乐征伐自诸侯出”。后来一些诸侯国的国君因无法掌控封国内的卿族势力,又出现了“礼乐征伐自大夫出”的现象。出土自山西省侯马市的侯马盟书,正是晋国君弱臣强、卿大夫之间彼此争权夺利的见证。
图片
侯马盟书
侯马盟书,1965-1966年山西侯马市晋国遗址出土。在40多个祭祀坑内出土玉、石质盟书5000余件片,绝大多数为圭形,最长者32厘米,另有圆形及不规则形。文字可辨识的有656件,多则200余字,少则10余字。侯马盟书是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,以赵氏家族为首举行盟誓活动的约信文书,忠实地记录了晋国晚期强族间相互斗争的史实。
晋国故都
侯马盟书是晋国迁都到新田以后的产物。出土“盟书”的侯马,古称“新田”,为晋国晚期的都城。正是在新田,韩、赵、魏三家分晋,结束了晋国的历史,揭开了战国七雄逐鹿中原的序幕。
坎牲加书,取信神鬼
侯马盟书中的盟书又称“载书”,在古代记载盟誓各方缔约内容的文书材料,多为玉石薄片制成。
春秋战国时期,天子、诸侯、大夫间为政治目的常举行会盟活动。比如,春秋第一个霸主——齐桓公,在位四十余年,先后十六次会盟诸侯。会盟的重头戏是盟誓,盟誓有一定仪式,往往要坎牲加书,歃血为盟。其中的盟书一式二份,一份藏于盟府,一份埋入地下或沉入河里,以取信于神鬼。
侯马盟书是用毛笔将盟辞书写在玉石片上,辞文多以朱笔书写,少数为墨笔。内容可分为主盟人誓辞、宗盟类、委质类、纳室类和诅咒类等五大类。
中国最早的毛笔字
侯马盟书是1949年以来中国考古发现的十大成果之一,也是山西博物院馆藏的十大国宝之一。侯马盟书属于春秋晋国官方文字,书写于玉石上的这些文字,不但是中国现今考古发现最早的毛笔字,也因运笔娴熟流畅,字形活泼多变,极具艺术价值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没有了

